您好,[会员登录] 专业、专注、用心服务钢结构行业!
  • 太钢集团:在转型中跨跃 做国内和世界一流

    • 更新时间:2010-8-16 9:01:46  文章来源:互联网
    • 责任编辑:钢结构招聘网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

          十里钢城如今已不断绵延扩展,生活区高楼林立,生产区红花绿树环绕,早已不见了往昔的黑灰和渣山。记者在高大的生产车间看到的是计算机数控的无尘生产,整个厂区处处井然有序,彻底改变了钢铁企业往日的生产形象。

          集团领导向记者介绍了太钢转型中实现新跨越的思路。表示太钢会力争按袁纯清书记在太钢调研时指出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胆气、更主动的姿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坚持做强主业、多元发展、延伸发展,做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钢铁企业。

      近年来,太钢围绕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就是:在规模发展上,推进由新建项目为主向新建项目与并购重组相结合的转变;在产品发展上,推进由常规产品和同质化产品向特色产品和高端产品的转变;在业务发展上,推进由钢铁产品制造为主向依托钢铁主业拓展新领域与相关多元经营的转变。“三个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太钢的具体体现,是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在太钢的具体实践。2009年,太钢生产248万吨不锈钢,实现营业收入1013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今年上半年,产钢497万吨,同比增长5.07%,其中不锈钢141万吨,同比增长13.71%;营业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12.25%;实现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90.39%;实现利税19亿元,同比增长22.58%。

      太钢为了抢占行业制高点,推进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关键钢铁材料的国产化水平

      为加快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国家把太钢作为以不锈钢为主的特殊钢基地,山西省始终把太钢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在技术改造、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太钢有责任发挥技术改造的后现代优势,围绕推进关键钢铁材料的国产化、建设钢铁强国的趋势和要求,加快自主创新,提高品种质量,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些年来,太钢围绕国家重点工程、新兴行业发展和高端客户需求,强化品种开发,形成了以不锈钢为核心,包括冷轧硅钢、高强韧系列钢材在内的高效节能型产品集群,批量进入石油、石化、造船、集装箱、铁路、汽车、城市轻轨、大型电站、“神舟”系列飞船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目前,铁路行业用钢、双相钢、耐热钢、造币钢、车轴钢、纯铁、9%Ni钢等21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5个品种成功替代进口。

      可以说在所有工业领域和生产生活领域无处不有太钢产品的身影。

      二、强化自主创新,使技术进步成为企业跨越发展的“引擎”和内在驱动力

      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新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技术装备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支撑,技术人才是根本。近年来,国家和山西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太钢坚持以市场/客户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两翼,以创新工程技术、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为主线,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基础,加快构建创新文化、创新体系机制、创新平台的技术创新链,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企业跨越发展的“引擎”和内在驱动力。

      在创新文化建设上,太钢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理念,持续实施“515”人才战略(培养50名优秀管理人才、100名优秀科技人才、500名优秀操作人才),打通科技人员成长的通道,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人才队伍。为加快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太钢实施SBU(战略经营单位)、课题首席负责人公开竞聘、命题承包、按效索酬等一系列措施,坚持按贡献参与分配,推动科技成果价值化。每年都在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科技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激发了强大的创新活力。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2001年以来,太钢研发费用占销售额都保持在5%左右。先后建成了国家级理化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中试基地、16个科研实验室、14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目前,太钢的不锈钢创新平台,已经形成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700多项,其中近百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

      三、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太钢积极推进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太钢提出,推进相关多元经营的基本要求是:运用太钢的品牌、规模、资源等优势,推进资本运营,积极进入能源、资源、金融、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提高获益能力,实现转型发展。2008年,太钢增设了规划发展部,新组建了投资公司、能源公司,着手新业务的规划和推进。

      面向上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紧建设储量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矿山,将太钢的铁矿石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收购了土耳其50%的股权,明年将形成150万吨的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太钢对铬铁原料的需求;与中国有色集团共同投资开发缅甸达贡山镍资源,建成后年产镍铁8.5万吨。这不仅对于太钢集团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资源战略供应链,提高战略资源的保障力和控制力,增强不锈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极大地缓解我国铬镍资源短缺局面,有效化解不锈钢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不锈钢企业的盈利能力,确保和促进不锈钢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参与山西省内煤炭资源整合,利用品牌和资本优势,构建紧密的产业链、价值链,推动煤钢战略联盟,先后与山西焦煤集团、山西晋煤集团联合组建了能源开发公司,实现钢铁企业与煤炭企业的互利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合资公司的治理结构、运营模式、管理方式初步构建,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拓展钢材下游深加工链条,提高核心竞争力。太钢加快实施不锈钢无缝钢管(投资15亿元)和高强度精密带钢(投资10亿元)项目,以做强做精做全做大不锈钢。同时,加快向下游深加工的延伸。在天津、郑州、无锡、沈阳、广东佛山等地投资参股,共同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进一步增强了太钢的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

      拓展多元产业。为集中打造专业化的工程技术产业板块,加快实现工程技术对外输出和EPC,创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综合工程技术产业集团,实现从钢铁业务向非钢领域拓展的转变。

      太钢已经正式成为太原市工业旅游点,标志着太钢正式编入太原市旅游线路,向广大国内外游客推荐,成为宣传太钢、展示太钢形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举办太钢“公众参观日”,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展示太钢形象,打造和谐氛围。

      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厂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钢铁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太钢树立以低碳、绿色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坚决转变发展方式。树立一个理念(钢厂与城市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理念)、确立一个目标(建设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厂)、依靠“两个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拓展“四大功能”(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绿化美化),走出一条内陆型钢厂与中心城市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让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成为太钢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力。

      近年来,太钢抓住结构调整机遇,高起点实施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淘汰了所有的旧焦炉、小高炉、小电炉及落后冶炼、轧钢装备,实现了工艺技术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升级换代,实现了全流程工艺技术升级和主体装备的大型、高效、节能和环保。同时,太钢敢于争先,在节能环保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第一。实现了生产全过程各种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目前,二次能源回收206.54万吨标煤,占总能耗的45%。其中余热、余压发电总装机容量185Mw,年发电量9.5亿Kwh,占总用电量的23%。节能减排项目每年可增加产值16.7亿元,增加效益5.5亿元。

      太钢集成先进的节水工艺技术,对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使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2%。采用高新技术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日处理量达5.5万吨。同时,加快建设钢渣处理线,形成高炉渣、电炉钢渣、不锈钢渣等含铁原料和贵金属回收及尾渣制作水泥等建材的完整产业循环链。

      2000年以来,太钢以“拆旧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为手段,开展了大规模的厂容环境整治工作。坚持新建项目绿化工程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建设的原则,构建了公路、铁路、能源介质管网三个绿色廊道,营造了“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绿树环绕厂房”的生态景观效果。目前,太钢绿地率达34.4%,绿化覆盖率达39.4%,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园林化工厂。最近,太钢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10年到2012年,太钢将再投资40多亿元,完成30余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全力建设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厂。太钢正在系统规划低碳发展路线图,抓紧建立碳排放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快低碳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用更低碳的工艺生产更绿色的产品,引领中国钢铁业低碳发展的潮流。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钢结构招聘网
    分享到:
    关闭窗口
    行业资讯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