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上的各式建筑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昨天,在世博浦西园区远大馆举行的可持续建筑论坛上,相关人士透露,上海世博会从规划、建设、运营乃至“后世博”期间,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城市最佳实践区有望成为上海第二个新天地。
世博规划体现“可持续”
参加论坛的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马丁表示,建筑与人类联系紧密,但未来必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短缺。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世博会结束后,有多少建筑能够循环再利用,而不是最终变为建筑垃圾?
据马丁介绍,加利福尼亚州处理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相当于消耗该州一年用电量。为此,该州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建筑能源研究中心,研究课题是:在整个建筑周期内,建筑如何节能,产生的建筑垃圾又如何重新利用。
对此,上海世博局设施与环境管理部助理主管马亮表示,上海世博会从规划、建设、运营乃至“后世博”时期,都已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马亮举例说,世博中心作为保留建筑,它在世博会期间的功能是新闻发布中心等,世博会结束后,它将作为上海的会议中心。城市最佳实践区在世博会结束后,也有可能打造成为上海第二个新天地。
各场馆“可持续”各有妙招
马亮表示,即使从建筑本身来看,各场馆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可持续的理念。“钢结构的场馆采用螺栓相连,而不是焊接方式,当场馆拆除后,钢材就有了可持续使用的可能。”以远大馆为例,工厂化制作以及装配式的建造方式,使得建筑本身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据记者了解,各场馆在建筑的可持续性使用上各有妙招。
国家电网馆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小型风能发电装置,将电能储存起来,以随时利用。同时,名为“向日葵”的12镜太阳光采光导入系统,将日光直接引入室内,起到照明作用,减少电能消耗。位于地下的110KV蒙自变电站采用了余热转化、地源热泵、冰蓄冷等先进技术,实现能源循环再利用。
据最新统计数据,国家电网馆这些新能源已累计供电近40万度,为场馆节约59%的电能,等效于节省133吨煤、减排357吨二氧化碳。
信息通信馆桩基采用可回收钢管,使用此类可回收钢管,不仅在未来拆除展馆时较容易拔除,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对今后土地使用的影响。
该馆外立面呈蜂窝状,这种特殊的凸凹状面板由来自废旧光盘的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成。此外,该馆内外墙体使用的是绿色易回收板材。
绿色建筑不是“鱼翅燕窝”
一谈到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节能,而对于“节能技术”的第一印象则是造价昂贵。
对于这一观点,远大总裁张跃昨天进行了驳斥。他说,绿色建筑应该是家常便饭,而不是“鱼翅燕窝”。
张跃还透露,建造远大馆前,远大已经投入了约300人的研发团队,用了近3年时间,对建筑节能进行系统性研究。
就远大馆本身而言,将窗户等的单层玻璃改为三层玻璃,传热就降低至1/8。墙体使用100厘米厚的聚苯泡沫板,又使传热降至1/6。“将窗帘从室内移向室外,仅这点小小的改动,每平方米窗户就可以减少约6个人的发热量。”张跃介绍说。
张跃表示,绿色建筑首先必须造价便宜,第二个指标才是能源消耗数据。他表示,远大将在中国建造20个、欧美建造10个可持续建筑工厂,并形成相关产业链,以替代全球现有的54亿平方米建筑。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钢结构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