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节日期间市区桥梁、通道运行安全,武汉市城管局桥梁管理处于本月24日至25日对全市桥梁进行了安检,发现124座桥梁安全状况良好。
本次检查涉及14座立交桥、34座人行天桥、28座地下通道以及48座跨江跨河跨线桥梁。对存在的桥面坑凼、栏杆破损等一般性病害,市桥梁处将“对症下药”诊治病害,维修工作力争节前完成。
此外,节日期间,市桥梁处还将安排大量巡查管理人员对交通密集区域桥梁、通道进行巡查、值守、疏导人流;同时,桥梁应急分队随时待命。
武汉98座桥梁存在隐患 年纪最大的桥梁“身强体壮”
12月30日,市城管局桥梁处发布《武汉城市桥梁年度报告》,武汉387座桥梁2010年“体检报告”显示,289座“体质”优良,98座桥梁存在不同程度隐患。
市城管局桥梁处调研员李廷元介绍,今年起该处将每年对全市桥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今年的报告显示,98座桥梁存在不同程度隐患,但不影响通行。
该处没有公布98座隐患桥梁的具体名单,但数据显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洪山区、化工新城开发区的隐患桥最多,分别有24座、21座、20座,此外汉阳区也有10座。
李廷元介绍,桥梁隐患原因一般是伸缩缝变形、损坏,栏杆破损,钢结构锈蚀等,所有隐患桥梁均已报市政府列入统一维修计划。目前,尚无桥梁损坏到影响通行安全的程度。
记者注意到,武汉年纪最大也“最累”的一批桥梁反而“身强体壮”,如1988年建成的武汉最早立交桥琴台立交桥,1990年建成的大东门立交桥,1992年建成的航空路立交桥,累计通车量已经超过10亿辆。
报告同时显示,截至目前,武汉市共有各类城市桥梁387座,其中今年新增的76座桥中,人行天桥8座,立交桥10座,地下通道8座,跨江跨河跨线(如跨铁路线)桥等其他桥梁50座。新增桥梁主要分布于二环线、汉口火车站及汉阳新区等地段。
报告称,在现役的各类城市桥梁中,历史最古老的桥梁是位于洪山区北洋村东湖港的北洋桥,该桥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16年),距今已近500年。
为维护重要桥梁的安全,桥梁处还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时视屏监控重点桥梁、通道,目前分布在桥梁上的“电子眼”有30多个。
为缓解拥堵大建天桥 武汉一年建成33座人行立交
青山区友谊大道与工业路交叉处,一座环形人行天桥即将竣工。
23日,黄先生开车途经徐东大街梨园段,车子直接驶上岳家嘴高架,几分钟内便到达了长江二桥,“这在以前不可想象,当时徐东大街梨园段只有双向四车道,又没有人行天桥,每到交通高峰期,行人涌过马路,车子要排成长龙等候。自从去年这一段拓宽,而且东湖中学门前等地方天桥修通后,我们现在不是担心拥堵的问题,反而是怕超速被拍电子眼了。”黄先生笑着告诉记者。
汽车时代呼啸而来,解决拥堵迫在眉睫。一年前,武汉市主要领导在该市“两会”上庄严承诺“改善出行条件”:新建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30座以上。
一年过去了,承诺兑现了没有?记者昨从建设单位武汉城投集团获悉,去年该市实际建成的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达到33座,总投资约2.5亿元,其中18座已开放,另15座待近期也将陆续开放。
“我从事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设计已有15个年头了,从来没有像2010年这么忙过。”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柯军,昨日告诉记者。
她介绍,1980年,武汉市在武胜路南侧建设了第一座人行天桥(此桥后已拆除)。时隔3年后,才在中山大道江汉路口建设第二座人行天桥。而第三座天桥,也就是著名的六渡桥人行天桥,则建于1985年。据统计,从1980年至2009年,武汉市先后建设了60余座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平均每15年建设30余座。
这一节奏在2010年出现了突变。代建单位桥建集团天桥专班负责人介绍,武汉近年来处于城市大建设时期,为缓解人车抢行、交通拥堵现象,市政府决定大规模建设人行立交。交管部门经过调查,提出了建人行立交的60个点位。有关部门根据轻重缓急对这些点位进行评估,认为其中至少30个是必须马上建设的。最后市政府拍板,承诺2010年新建人行立交30座以上。“一年建成33座人行立交,相当于过去15年的总和。”张柯军说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钢结构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