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破坏案例分析-柱子和节点的变形
大家对这个结构破坏有什么看法
分析1:
本人认为这属于设计问题。
柱子是打孔的,强度不够。所有柱子的变形全是发生在节点位置。
通风笼是打孔率极高的,用来做主结构不合理。
节点处的板厚是6,外径318,现在节点什么补强措施都没有。
现在是柱子在节点处都被压堆了,卸粮的时候粮食对柱子有很大的竖向摩擦力。而且里面不能加支撑,里面要走东西。
通风笼才3个厚,而且全是孔,通风管作为柱强度肯定不够。
我觉得就是柱强度不够,如果柱强度够,节点管未必会被压扁
现在想补救也难了,主要是现在变型这样我觉得在加支撑也不安全了。
分析2:
这明显的偷工减料,节点处的位置应该加固。在支点那加固,在原有的基础上附加钢板,让支撑与支撑互相受力减轻圆点的压力。
理论和实际不是一会事.这种结构现场制作能有很高的精度.
分析3:
为什么不在主体结构外包通风系统?非要用通风笼做主体?
设计不合理就在这。
但问题是是通风笼失稳还是通风笼强度不够?
分析4:
个人认为存在以下2种可能:
第一种:结构没问题,但相关口存在问题,按图中所示相贯口斜腹杆相贯在直腹杆上,使得节点处的受力面积减小,节点处应力超过设计值,导致节点屈服,结果就OVER了。
第二种,结构设计中杆件承载力及稳定力OK,未进行节点验算,或节点域不足需用厚贯替代,或用钢板加强。
最后一可能杆件本身就有问题,屈服体现在应力最大位置或附近(节点处)。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钢结构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