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专家下面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布置有问题吗?内框和筒体间没有梁连接,只有150厚板相连,甲方总工认为这种布置不合理,当初也是想设梁连接的,但连了扭转周期就就在第二周期,不设梁周期就正常了,老总也说这样做没有问题,求支招!

因为这种无梁连的工程也是首次设计,不太肯定其合理性,设中间柱主要是跨度和建筑功能原因
魏利金解答:
没有问题,也可考虑取消中间柱,梁直接与和核心筒连效果更好
王立军解答:
1 不建议做内框,这样做内框和核心筒均没发挥作用 2 楼面框架梁与内筒通常铰接,与外框柱有铰接、有刚接,无侧移刚度够尽量铰接,好处吗,多多,要从各种角度考虑,包括结构体系抗水平力,内外筒沉降差对结构的影响,连接和施工的方便性等。
对于结构设计,在这里我愿与年轻的结构师分享,只看是不够的,还要多做。最近一个项目,300m高,外框为支撑筒,按我的理念要高强钢Q460,理论上降低用钢量25%(345/460=75%)。结果一算发现支撑的角度不够斜,断面面积降不下来,高强钢用不上。
纯粹从规范角度理解,高烈度区(八度及以上)不建议外框和内筒仅通过厚板连接。
啸龙居士解答:
不建议做内框,外框楼面梁与核心筒直接相连。现在这个结构算不得纯粹的框架—核心筒了,通过走道区的板,刚度不够。二阶扭转,可加高加宽外框梁,四个角部柱宜直接相连,外框成环,扭转刚度增大。
朱炳寅解答:
这样的平面布置工程中有应用,但难说合理,关键是要看房屋高度,当房屋高度不高时(如不超过A级高度)可用(可理解为框剪结构),建议:外框封闭;筒角框柱间距过小,再推敲;外围剪力墙太短,计算失真。
罗赤宇解答:
最近有个8度区的咨询项目就说服了设计和审图取消了内框,内筒外框沉降差和墙肢受拉都改善了,规范的12米应该允许突破。另外,这个筒体从建筑使用来看偏小。1 不建议做内框,这样做内框和核心筒均没发挥作用 2 楼面框架梁与内筒通常铰接,与外框柱有铰接、有刚接,无侧移刚度够尽量铰接。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钢结构招聘网》